栏目名称
重要新闻
信息公告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
发布科室: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虫病室    发布作者:佚名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哺乳动物之间广泛传播。人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眼睑水肿、皮疹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一、旋毛虫生活史

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不需在外界发育,但要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雌虫为卵胎生,卵内幼虫在子宫内孵化,雌虫直接产出幼虫,幼虫广泛寄生于横纹肌内。人或哺乳动物吃了带有活的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类(猪肉、野猪肉和狗肉等)而被感染。旋毛虫囊包进入体内数小时后,幼虫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自囊包内逸出,并钻入十二指肠及前段空肠的肠黏膜中,在2天内经4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雌雄虫交配后,雄虫死亡,自肠腔排出体外。部分雌虫重新侵入肠黏膜内,有的还可在腹腔或肠系膜淋巴结处寄生。约在感染后5~7天受精后的雌虫开始产出幼虫,并可持续产幼虫4~16周。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幼虫1500~2000条左右。

新产出的幼虫,部分自肠腔排出,绝大多数在黏膜内经淋巴-血液循环途径到达人体各组织中,但只有在横纹肌内才能继续生长发育,幼虫寄生的部位以膈肌、肋间肌、咀嚼肌、舌肌、颈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腓肠肌等为多见。幼虫定居后迅速生长发育,两周后呈螺旋状卷曲,并刺激宿主组织产生一梭状囊包,外壁一层薄的由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内壁为变性的肌细胞形成的透明物质。其内为长约1mm,卷曲2圈半的幼虫。刚形成的囊包体积细小,以后可逐渐增大至0.25~0.50mm×0.21~0.42mm,其长轴和肌纤维长轴平行,一个囊包内通常含1~2条幼虫。囊包半年后可逐渐钙化,幼虫可随其死亡,但钙化囊包内的幼虫有的仍然存活,人体内的这种钙化囊包内的幼虫最长可活31

 

二、流行概况

(一)分布

除澳大利亚外世界各国均有旋毛虫病分布。在我国已在26个省(区、市)发现有猪旋毛虫病分布,15个省(区、市)有人体旋毛虫病暴发报告。

(二)传染源

感染有旋毛虫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即有可能作为人类肉食来源的旋毛虫病感染动物是人旋毛虫病的直接传染源。目前已发现有150

{nextpage} 余种哺乳动物感染旋毛虫,包括野生食肉动物,如熊、狼、狐等;家养食肉动物,如猫、狗等;杂食动物,如猪等;啮齿动物,如鼠等。在我国人体感染旋毛虫病的主要来源是猪,其次是狗。国内调查表明在旋毛虫病疫区内,猫、狗和鼠的旋毛虫感染也很普遍。


(三)传播途径

旋毛虫病通过两种循环圈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即伴人循环和野生循环。在我国有关旋毛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主要限于伴人循环,而对野生循环知之甚少。我国人体旋毛虫病主要与伴人循环有关,该循环以猪为中心,也包括犬、猫和家鼠。猪为人体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而在东北地区则主要为狗。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的旋毛虫囊包的猪肉或狗肉而被感染,如云南的“过桥米线”、涮猪肉。用于生熟食品的刀、砧板及餐具不分等,可使人食入活的旋毛虫囊包而被感染。猪感染旋毛虫的途径,一般认为有两条,一是食入猪肉屑或洗肉泔水,我国许多地区群众有将洗肉泔水喂猪的习惯;二是食入含有旋毛虫的鼠体。猪感染率高的地区,鼠感染率亦相当高,说明了猪鼠在旋毛虫病流行上的密切关系。狗感染旋毛虫病则由食生肉所致。

国内旋毛虫病的流行以散发为主,偶有集体发病,后者多为聚餐或食同源病畜肉所引起。

三、临床表现

旋毛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15天,平均10天左右。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可无明显症状,症状不典型者常被误诊,重者可在发病后3~7周内死亡。与感染程度、病变部位以及宿主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可与致病过程相应地分为3期:

(一)肠型期(幼虫侵入期)

幼虫钻入肠黏膜发育为成虫,因机械作用及排泄、分泌物的毒性作用引起十二指肠、空肠前段黏膜的广泛炎症、水肿、充血,甚至出血、糜烂。并由于成虫系以肠组织,尤其是肠绒毛作食料,因此其破坏范围较大。发病第一周内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除严重感染者外,本期症状一般较轻微,常被患者忽视。患者在此期还可同时伴有乏力、厌食、畏寒及低热等全身症状。

(二)急性期(幼虫移行期)

幼虫经血液循环移行侵入肌肉,引起血管和肌肉炎症,导致肌纤维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形成小型肉芽肿。同时在全身各组织移行时尚可引起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急性炎症、间质水肿,尤其可引起心肌的损害,亦可引起肺、肝、肾和脑实质的损害。由于各组织的损害以横纹肌为主,加之虫体的排泄、分泌物和组织破坏包括肌纤维破坏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及机体的过敏反应,因此,患者在此期的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眼睑和面部水肿、过敏性皮疹、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变态反应性表现及全身性肌肉酸痛等。患者一般在发病后第二周出现持续性高热,体温常在38~40之间,热型以弛张热为主,也可成稽留热、不规则热或低热,一般持续2~4周,重者可达6周,以后热度逐渐下降。在发热的同时多数患者出现眼睑及面部水肿,重者可伴有下肢甚至全身水肿,部分患者尚有眼结膜下出血与指甲下线状出血。全身性肌痛是本病最为突出的症状,肌肉肿胀,有硬结感,压痛与触痛明显,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为甚,患者常呈强迫屈曲状而不敢活动,几乎呈瘫痪状态。部分病人可伴有咀嚼吞咽和说话困难,呼吸和动眼时均感疼痛,患者感觉极度乏力;部分病例有心肌炎表现,亦可出现肺、肝、肾、脑等脏器受损的症状;重症者可出现恶病质、脱水虚脱,可因毒血症或心肌炎而死亡,或因并发肺炎、脑炎而死亡。应用特效药物治疗之前国内的死亡率约在3%左右。

(三)恢复期(包囊形成期)

幼虫在横纹肌内被包围形成囊包后,急性炎症消退,全身症状逐渐消失,但肌肉疼痛可持续数月之久。

上述临床表现为旋毛虫病典型的病程经过,常见于有食生肉习惯的地区以及严重感染者,而多数病人的症状一般较轻或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及四肢和腰背部肌肉酸痛,多数病人伴有早期眼睑水肿,绝大多数病人无胃肠道症状,皮疹亦少见。部分病人肌痛也不明显,仅表现为四肢酸困乏力等。

四、诊断

{nextpage} 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病原诊断  采活组织压片镜检法。从病人肌肉组织内查出旋毛虫幼虫囊包是唯一的确诊方法,但轻度感染者不易查见,且病人不愿接受。通常采近肌腱处的腓肠肌(或肱二头肌、三角肌)一小块,并剪碎至米粒样大小放在载玻片上的一滴50%甘油,加盖另一张载玻片后,于低倍镜下检查。若有吃剩余的肉亦可做压片镜检法及人工消化法检查,可帮助诊断。

2.免疫学试验  环蚴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敏感性均较高,操作亦简便,尤其后者的诊断试剂盒可在基层推广应用。

3.其他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多在10~20×109/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常明显升高,占10%~40%甚至高达75%

4.临床综合诊断  对人体旋毛虫病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并辅以实验室检查而得出诊断。对基层实验室条件差者可根据发烧、水肿、肌痛等临床表现,并结合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而给予初步诊断,可采取实验性治疗。若特效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可得出最后诊断。

(二)鉴别诊断

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诊断较为困难,非典型病例颇为多见。需要鉴别的疾病有:

1.胃肠型食物中毒  临床特点为潜伏期短,多集体发病,大多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常见于夏秋季。有食变质食物史。

2.皮肌炎  临床表现亦有肌痛与皮疹,但其特征为四肢近端肌肉软弱和疼痛,而旋毛虫病的肌痛有紧张或绷紧感。且皮肌炎的病程多呈缓慢进行性。

3.其它需要鉴别的疾病尚有急性酒精中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心肌炎等,但所有这些疾病嗜酸性粒细胞都不增高。

{nextpage} 五、治疗


(一)病原治疗

1.阿苯达唑  为杀伤该虫的特效药,对各期幼虫的杀伤作用优于对肠道成虫的作用。由于人体旋毛虫病主要的致病阶段是幼虫期,因此该药效果最佳,为首选药物。剂量为每天20~30mg/kg体重,分3次口服,连服5~7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于治疗后2天热度下降,3~5天内基本恢复正常,水肿消退,肌痛明显减轻,具有明显的退热、镇痛及抗炎作用。对就诊较晚囊包已形成的患者应给予2个疗程治疗。本药不良反应少而轻,可有短暂的头晕、恶心、食欲下降及口唇发麻等;部分病人服药后出现皮疹或热度反而升高,为虫体死亡后引起的异性蛋白反应所致。

2.其它咪唑类药物亦有一定的疗效,如噻苯达唑、甲苯达唑,对各期虫体均有作用。

(二)对症治疗

1.控制异性蛋白反应  重症病人服杀虫药物的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成人每天100mg,或口服强的松10mg,每天3次,一般用药3~10天。

2.并发症的治疗  如心肌炎、脑炎等,尤其心肌炎最常见,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发生心肌炎时除口服强的松外,可使用ATP、辅酶A及氯化钾等药物,并严密观察。对其它并发症亦需相应对症处理。

3.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由于高热、纳差、呕吐、腹泻等,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如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林格液等,注意钾的补充。

4.预后

{nextpage} 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程度、致病的轻重、病变的部位、并发症以及病人的功能状态等。大多数感染者的预后良好。尤其阿苯达唑的问世使绝大多数病例在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恢复健康。但极少数病例在发病的早期即出现严重症状,尤其波及心-呼吸系统或脑实质者,而又未给予恰当的治疗,预后险恶。


六、预防

(一)加强卫生宣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个体感染

广泛宣传旋毛虫病预防知识,不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及其它动物肉和其制成品(如腊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提倡生、熟食品的刀、砧板分开,防止生肉屑污染餐具。

(二)加强肉类检疫,阻断伴人循环旋毛虫病的传播

提倡家畜的集中屠宰,加强上市肉类及其制品的检验和管理,未经检疫的畜肉不准上市,感染旋毛虫的畜肉要坚决销毁。

(三)改善家畜饲养方法,预防家畜感染,减少传染源

提倡猪圈养及饲料加热处理,尤其洗肉泔水喂家猪或其他家畜时亦应加热处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鼠类,最大限度的杜绝家畜的感染,减少人旋毛虫病的传染源。

文章录入:shen    责任编辑:shen    发布时间:2016-12-04 16: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