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重要新闻
信息公告
牛带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
发布科室: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虫病室    发布作者:佚名    

牛带绦虫病是由牛带绦虫(又称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寄生的虫数少,多无自觉症状;寄生的虫数多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有贫血、营养不良,甚至并发阑尾炎和肠梗阻。

一、牛带绦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人是牛带绦虫的终宿主。孕节常逐节自链体脱落,随宿主粪便排出。通常每天排6~12节,最多可排40节。脱落的孕节有明显的活动力,可自动从肛门逸出。当孕节蠕动时虫卵可从子宫前端排出或由于孕节破裂虫卵散出。中间宿主牛吞食虫卵或孕节后,虫卵内的六钩蚴在其小肠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血流播散到牛身体各处,尤其是运动较多的股、肩、心、舌和颈部等肌肉内,经60~70天发育为牛囊尾蚴。除牛之外,美洲驼、骆驼、狍、羊、长颈鹿、羚羊等也可被牛囊尾蚴寄生。

人食入含囊尾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囊尾蚴在小肠消化液的作用下,翻出头节并吸附于肠壁,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甚至更长。

 

二、流行慨况

(一)分布

牛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多在喜吃牛肉,尤其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广泛,一般地区仅有散在感染。我国20多个省有散在病例,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农牧区感染率高的可达70%以上,患者多为青壮年人,一般男性稍多于女性。

(二)传染源

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带绦虫病主要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主要与当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1.人粪污染牧场、水源   在流行区农牧民常在牧场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牛带绦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放牧时,牛很容易吃到虫卵或孕节而感染。

2.人畜共居   广西和贵州的侗族,人住楼上,牛圈在楼下,人粪直接从楼上排入牛圈内,使牛受染。当地牛的囊尾蚴感染率高达40%

3.生食或半生食牛肉   流行区少数民族有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牛肉的习惯。如苗族、侗族喜吃“红肉”、“腌肉”,傣族喜吃“剁生”等,都是将生牛肉切碎加佐料后食用。藏族喜食稍风干后的生牛肉或在篝火上烤食未烤熟的大块牛肉。这些饮食习惯均易造成人群的感染。在无吃生牛肉习惯的地区,可因牛肉未煮熟或使用切过生牛肉的刀、砧板切生食菜时污染了牛囊尾蚴而引起感染。


调查发现37%的牛带绦虫病患者指甲缝中带有绦虫卵,误食虫卵的机会当不少;虽有在人体发现牛囊尾蚴的报道,但认为牛囊尾蚴不寄生人体,至今全世界较可靠的人体感染记录仅有几例,显示人对牛带绦虫六钩蚴具有自然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

寄生人体的牛带绦虫成虫多为一条,亦可多达8条,最多的一例达31条。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或时有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症状。由于牛带绦虫孕节活动力较强,孕节可自动从肛门逸出,多数患者能发现自己排出的节片,或有肛门瘙痒的症状。脱落的孕节在肠内移动受到回盲瓣阻挡时,因加强活动可引起回盲部剧痛。偶然可引起阑尾炎、肠腔阻塞等并发症,此外有孕节在子宫腔、耳咽管等部位异位寄生的报告。

四、诊断

询问排节片史很重要,因为牛带绦虫孕节活动力强,常自动逸出肛门,因此病人常自带孕节前来就诊。观察孕节的方法与猪带绦虫相同,根据子宫分支数目可区别两者。若节片已干硬,可用生理盐水浸软后再观察。也可作粪便检查查找虫卵,但用肛门拭子法查到虫卵的机会更多。

台湾流行的亚洲带绦虫,其成虫很像牛带绦虫,而幼虫却类似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应注意鉴别。

五、治疗

驱虫治疗同猪带绦虫。

六、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区应进行普查普治,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2. 加强粪便管理   注意牧场清洁,勿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避免牛受感染。

3.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的吃肉习惯和生活方式。

4.加强肉类检查,禁止出售含囊尾蚴的牛肉。


文章录入:shen    责任编辑:shen    发布时间:2016-12-04 16: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