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周日(1月27日)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月27日是第60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26届“中国麻风节”,主题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是1953年由法国人发起,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
一.麻风病简介
麻风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麻风虽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废和畸形,使患者丧失劳动力。麻风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此外,麻风既不胎传,也不遗传。患了麻风病,必须抓紧早期防治,本病目前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较高。
二.全球麻风病研究
据《自然》网站2013年1月18日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在研究麻风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在体内的传播时,无意中发现这种麻风细菌能对细胞进行重编程,使之逆转成类似干细胞的状态,再次发育变成不同类型的细胞。一旦被重新编程,干细胞就能载着细菌一起迁移到不同的身体部位。研究人员指出,虽然麻风细菌“绑架”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模仿这一机制有望带来新的干细胞治疗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细胞》杂志上。
三.我国麻风病现状
卫生部2013年1月10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中称,麻风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为我国重点救治的疾病。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共免费查治麻风病患者约50万人,麻风病的患病率从1958年的十万分之五点五六,下降到2012年的十万分之零点四二,麻风病的流行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总体处于低流行的水平。在防治工作方面,2011年9月份,卫生部等11个部门以及相关单位联合印发了《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2012年5月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1-2020年)》,对麻风病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下一步卫生部将积极会同有关方面,继续完善麻风病防治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对基层的防治人员进行麻风病防治的培训、规范麻风病的治疗与管理,对于患者及时给予治疗、处置。还需要大家一块儿参与的是大力的普及麻风病的防治知识,普及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观念,促进公众消除麻风病的歧视。这是关于麻风病的问题。
信息中心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