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沙茶面”等,都是将生猪肉片在热汤中稍烫以后,蘸以佐料、拌米粉或拌面条食用。在吃熟食的广大地区,由于烹调方法不当,如爆炒肉丝、炒肉片、涮锅子、煮大块猪肉、煮水饺时间短,温度不够囊尾蚴未被杀死(54℃,5分钟杀死)造成感染。
2.居民卫生习惯不良 如生熟砧板不分,切过生肉又切熟食,从而造成绦虫感染。蔬菜冲洗不净,不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等,导致直接食入虫卵而感染囊虫病。但人体囊虫病在流行病学上不起传播作用。
3.猪的饲养方式、粪便处理和厕所不符合卫生要求 个体分散养猪仍是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养猪方式,散养的猪随时有可能在外界觅食到人的粪便或进入开放式厕所食入人的粪便;个别地区还遗有“连茅圈”,使猪能直接吃到人粪中的孕节或虫卵造成感染。
三、临床表现
猪带绦虫成虫的顶突和小钩,对肠黏膜可造成损伤。体壁的微毛也可擦伤肠黏膜。寄生人体的虫数常为一条,重感染时也可有多条寄生。国内报道一例最多感染猪带绦虫19条。成虫寄生时常无明显症状。多因粪便内发现节片,才知患病。有时可有消化道症状:如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胀、消瘦等。成虫偶可穿过肠壁导致肠穿孔并发腹膜炎或因成虫缠绕成团导致肠梗阻。此外有猪带绦虫成虫异位寄生于大腿皮下、甲状腺的罕见病例及合并巨细胞性贫血和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例报告。
四、诊断
猪带绦虫病的诊断多采用病原学检查,取粪便查虫卵。粪检方法:可用直接涂片法或用集卵法检查,对可疑患者应连续检查数天。用肛门拭子法可提高虫卵检出率。有绦虫感染时,宿主粪便中并不一定能查见虫卵,但常可发现孕卵节片,有排节片史者虽没有牛带绦虫常见,但仍占半数以上。因此诊断时应询问排节片史,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若能获得孕节,新鲜者应用水洗净,干硬者应先用水泡软后,再压片观看子宫两侧分枝数(每侧约7~13支)。也可试用驱虫药物治疗,不仅可明确肠中有无绦虫寄生,还可确定虫种。
五、治疗
祖国医学治疗绦虫病的槟榔、南瓜子合剂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用南瓜子、槟榔各80~100g,清晨空腹时先服南瓜子,1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半小时后再服20~30g硫酸镁导泻。多数患者在5~6小时内即排出完整的虫体,若只有部分虫体排出时,可用温水坐浴,让虫体慢慢排出,切勿用力拉扯,以免虫体前段和头节留在消化道内。用过的水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免虫卵扩散。服药后应留取24小时粪便,仔细淘洗检查有无头节。如未查到头节,应加强随访,若3~4个月内未发现节片和虫卵则可视为治愈。驱绦胶囊(仙鹤草根芽制剂)、吡喹酮、阿苯达唑都有较好的疗效。
六、预防
应大力开展卫生宣传,采用“驱”、“管”、“检” 、“苗”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普查的基础上开展驱虫治疗。建造符合卫生标准的厕所、猪圈,并加强管理,实行生猪圈养,以控制人畜相互感染。加强肉品的卫生检疫。猪肉在-12~-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