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平台设施
寄生虫种质资源平台创建于2009年,资源平台下设人体和媒介标本展示馆、干湿标本实物库、活体保藏库和寄生虫种质资源网,寄生虫种质资源波及全国15各省20家保藏机构,拥有全国的39%寄生虫虫种资源,整合了11个门23个纲1115种/117814件寄生虫种质资源实物库和数据库;有3个寄生虫种质资源活体保藏基地;资源采取集中与适度分布相结合、中长期配套、异地复份安全的保存方式。
平台制定了29项标准技术规程,其中《寄生虫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寄生虫保藏技术规程》已经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发行。
二、技术领域
寄生虫种质资源平台主要涉及寄生虫病原学、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开展寄生虫虫种的形态学鉴定,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虫种的溯源技术和分类学研究,为各个研究机构和重大项目提供虫种资源的有偿共享,资源信息实行登记注册制的公益性共享。
寄生虫种质资源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开展各种寄生虫虫种的收集保藏;虫种的鉴定;活虫种的传代;资源利用服务;资源的信息化服务和健康教育。寄生虫种质资源平台属于热带病科技资源中心(TDRC)中,网页(http://www.tdrc.org.cn)。
三、 人员团队
寄生虫种质资源平台拥有设计人体寄生虫学、兽医寄生虫学的42位专家的专家库,分布于全国15个省;有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170人次。
四、 合作服务
寄生虫种质平台为国内外的科研机构提供资源、信息及鉴定服务。主要合作服务对象有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德国博士特尔热带病研究中心、法国农业科学院(INRA)、意大利TERAMO大学、法国兰特大学、中国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上海出入镜检验检疫局、北方线虫研究所、全国各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五、 主要成效
1. 资源的服务共享:寄生虫种质平台为国内外的科研机构提供实物资源、信息及鉴定服务,用户达到802户,共提供了16720件资源进行共享。平台为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同时发现了11种新溪蟹种和1种线虫新物种;为中国首次完成的日本血吸虫的全基因序列测序提供了大量的虫体材料,使利用基因组学方法研究日本血吸虫和螺类的研究成果在全球影响极大。
2. 为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的科普宣传提供展示平台:
(1) 以种质资源为依托,开展各种预防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工作。《谨防肺吸虫病》、《谨防肝吸虫病》、《谨防广州管圆线虫病》、《谨防舌形虫病》、《谨防旋毛虫病》,其中《谨防肺吸虫病》获得2013中华医学科普奖。
(2) 多次为上海科技节、黄浦区科技周等公益活动提供寄生虫标本用于展示,把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推向社会大众。寄生虫和媒介标本展示馆共接待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3.7万人次,
3. 为疾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服务:
(1) 资源平台收集了全国30个省的肠道寄生虫粪便47340份样本系统存入种质资源实物库,为分析我国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收集了第一手的研究材料。
(2) 资源平台第一时间为国内发现的第一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人诊断提供了标本片和信息数据,为快速诊断争取了时间,使病情得到有效快速的控制。
(3)资源平台为云南“肝片吸虫病爆发”应急提供虫种抗原材料,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图 1 中国寄生虫种质资源网

图2人体寄生虫和媒介标本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