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虫致病
1.钩蚴性皮炎 感染期幼虫侵入皮肤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继之出现红色点状丘疹或小泡疹,有的1~2天变为含淡黄色液体的小水泡,如搔破可继发感染出现脓疱,并可有腹股沟和腋窝部淋巴结肿大及疼痛。钩蚴性皮炎多见于手指、足趾间皮肤嫩、薄处,也可见手、足背部等,俗称“粪毒”、“粪疙瘩”等,一般经结痂、蜕皮而自愈。
2.呼吸道症状 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痰中带有血丝。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有的病人可出现荨麻疹。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剧烈干咳、肺大咯血及类哮喘样发作症状。上述症状一般经数日至1~2个月消失。由于部分十二指肠钩蚴侵入人体后,潜留在某些组织内有一个长时间的迁延移行过程,经200多天才陆续到达肠腔。因此,有的病人可一次感染后,出现咳嗽、哮喘反复发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此外,国内还有多达数百人因暴发钩虫感染引起流行性哮喘的报道。
3.幼虫亦偶可移行至其他组织器官如肝、眼等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4.幼虫移行至肺部常易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
(二)成虫致病
1.消化道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消化、吸收等功能障碍。持续性、弥散性腹痛为常见症状,以上腹部和脐周最为剧烈。其他还有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重度感染者还可出现黑色粪便和营养不良等。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如生米、生豆、泥土、粉笔、炉灰、煤灰、木炭、破布等,这种喜食异物的现象称“异嗜症”。
2.贫血 钩虫对人体产生的严重危害主要是引起病人慢性失血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贫血。钩虫的成虫咬附在病人的小肠壁上边吸血、边分泌抗凝物质,使形成的伤口发生凝血障碍。同时成虫还经常更换咬附部位,而留下的伤口仍不断渗血。另外,因小肠黏膜的出血及引起的大小溃疡和炎症的改变,阻碍了营养成分的正常吸收,致使贫血更加严重。
钩虫寄生引起的慢性失血,使病人体内的铁质和蛋白质不断损耗而出现贫血症状,但病人的贫血程度并不单纯由钩虫寄生的数量和感染时间的长短决定,与病人的健康状况和营养条件也有重要关系。如病人营养条件不良,食物中的含铁量不能补偿钩虫感染所损失的铁量,则逐渐造成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病人出现贫血后,胃口不佳,消化功能不良,影响铁的吸收,成为恶性循环,使贫血不断加重。如病人营养良好,食物中有足够的铁质和蛋白质,即使虫数较多,仍然可以没有贫血或贫血较轻微。
根据贫血的不同程度,临床上一般将贫血分为轻、中、重3度。
轻度 贫血可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度消化道症状,以及轻微头昏、乏力、气促、心悸等。血红蛋白一般接近于正常。粪便中克粪虫卵数在1000~3000个左右,推算病人体内钩虫数常在数十条。
中度 贫血症状明显,病人皮肤蜡黄,黏膜苍白,面部、下肢或周身呈凹陷性水肿,伴有头昏、眼花、耳鸣、上腹痛、皮肤干燥;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四肢无力、劳动能力大为减退。心脏扩大脉搏加快、心尖区有明显收缩期杂音。有的病人还可出现异嗜症。血红蛋白大多在5~9克。每克粪便虫卵数在3000~1万个左右,体内钩虫数常在100~50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