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氏肠微孢子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微孢子虫种类,可感染超过210种动物宿主。毕氏肠微孢子虫主要侵犯宿主的小肠上皮细胞,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微孢子虫病。此外,也有报道发现,在艾滋病患者中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还可播散至其他部位,如胆道树、胆囊、胰腺管、气管和支气管及鼻的上皮。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NIAID)将其定为B类生物防范病原体。
该论文在云南省11个地区,开展宠物犬体内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调查,共采集589份粪便样本,基于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平均阳性检出率为4.9%(29/589)。进一步鉴定出15种基因型,包括4种已知基因型(EbpC、D、Peru 8和Henan-III)和11种新基因型;这些基因型均属于人兽共患的Group 1。基因型Henan-III首次在犬体内发现。在调查地区,检出的已知基因型以前在人体内有过报道以及新基因型均属于人兽共患Group 1的发现,表明犬可能在毕氏肠微孢子虫向人类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杭州医学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简金花为第一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沈玉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文于2024年5月在线发表于《parasite》上。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