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中国在全球卫生领域参与的创新三方合作模式,以中坦疟疾防控合作项目为例。文章指出,传统的双边合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全球卫生挑战的需求,而三方合作模式能够促进更强、更信任的伙伴关系。中坦疟疾防控合作项目于2015至2022年间实施,由中方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坦桑尼亚的依法卡拉卫生研究所以及英国前国际发展部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项目旨在将中国70多年的疟疾防控经验应用于坦桑尼亚,以降低当地疟疾疾病负担。通过三方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成功探索了基于中国1-3-7工作规范的1,7-基于社区的快速筛查和治疗策略,使干预区域的疟疾患病率从2015年到2018年下降了81%,从2018年到2022年进一步下降了55%。此外,项目还建立了一支由37名坦桑尼亚社区卫生工作者组成的本地团队,与中方现场技术人员合作,确保项目的实施和可持续性。项目的经验为中国的全球卫生合作提供了宝贵参考,建议加强中国参与全球卫生体系的建设,加大政策支持,以促进中国对全球卫生的贡献,并通过三方合作项目等机会,增强中国全球卫生人员的跨文化实践能力,以应对从双边援助向多边全球卫生合作转变后协调多方利益相关者和确保跨部门协调一致性的挑战。
本文已发表在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上。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