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虫是一种以蜱为传播媒介,主要寄生在牛、羊和马等反刍动物体内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一种血液寄生虫,可导致动物患泰勒虫病,其临床特征主要为食欲不振、发热、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及淋巴结肿大等,感染严重的动物可因救助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而导致死亡。附膜泰勒虫(Theileria velifera)隶属于顶复门 、梨形虫纲、梨形虫目、泰勒科、泰勒属,主要由青海血蜱传播并感染羊、黄牛、牦牛、鹿等动物;其主要分布于非洲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南非、几内亚和肯尼亚,而在中国,T. velifera主要分布于西北及西南地区。尽管T. velifera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泰勒虫的分类上,主要基于传统分类学方法进行分类,即通过对其病原的形态学、传播媒介、致病性、宿主特异性、流行病学数据等;但传统的分类学方法常因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鉴别结果出现偏差,此外,传统的分类方法在鉴别形态极为相似的物种或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同一物种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选择一种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对泰勒虫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于云南省腾冲市采集到2份T. velifera阳性牛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构建 Illumina PE 文库,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本研究的T. velifera的全线粒体基因组为长度为6125 bp的线性单体分子,包括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cox1、cox3和cob),5个LSU rRNA基因片段(LSU1、LSU3、LSU4、LSU5和LSU6)及2个反向末端重复序列(TIR)。同时对顶复门寄生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在大小、形式、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及终止密码子、RNA及TIR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中大多数顶复门寄生虫的线粒体基因组长度通常在6000 bp左右、呈线性结构,并包含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及2个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且在泰勒虫属和巴贝斯虫属寄生虫中,起始密码子主要为ATN、GTN和TTN,而终止密码子则以TAA、TAG和TGA为主。最后基于cox1和cob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了T. velifera与其它顶复门寄生虫的遗传距离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T. velifera与T. annulata、T. parva、T. taurotragi及T. lestoquardi亲缘关系更近。结果为顶复门寄生虫的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该文为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杨兴为第一作者,合作导师沈玉娟等为通讯作者。该论文于2025年3月在线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上。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