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仍是全球健康问题之一。在中国,2021年该病仍保持0.67%的感染率且分布不均,亟需优化防控策略。本研究旨在优化中国钩虫病干预策略。该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结构分析与参数估计。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关键变量,构建因果回路图(CLD)和存量流量图(SFC)。基于SFC完成参数估计与定量关系确立,并进行模型验证。随后将成本效益模型整合至干预机制模型中,通过模拟测试不同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比(CER)及效果。根据模拟数据构建广义线性模型,考量调查地点影响,最终制定钩虫病优化控制策略。结果显示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中,全民驱虫(WPD)与重点人群驱虫(KPD)较检查后自愿驱虫(EVD)具有更低CER,每减少一例感染分别节省384.79-504.64元和354.35-506.21元(P<0.001)。单独实施WPD或KPD时,CER随药物覆盖率提升而降低。检查后驱虫(ED)和EVD在1年干预期30%覆盖率时CER最高,但在2-5年干预期90%覆盖率时最优(P<0.05)。WPD、ED和EVD的感染降低率均高于KPD,1-5年干预期的比率分别为0.14-0.25、0.10-0.19和0.08-0.17(P<0.001)。持续1-5年的健康教育显示,在10%基线覆盖率上提升可同步增强成本效益与干预效果。结论:中国钩虫病高流行区(感染率≥20%)应优先采用WPD以获得更佳成本效益和防控效果;中流行区(5%≤感染率<20%)若无法实施WPD,可根据本地需求选用ED(侧重成本效益)或KPD(侧重感染控制);低流行区(感染率<5%)因大规模治疗成本效益有限,宜倡导自愿检查治疗。药物治疗结合广泛健康教育可增强长期控制效果,该策略可为中国钩虫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
该文章第一作者为朱慧慧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周晓农研究员,发表于:Infectious Disease of Poverty. 2025,19;14(1):22. doi: 10.1186/s40249-025-01293-w. PMID: 40108721; PMCID: PMC11921666.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