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吸虫属寄生虫引起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全球感染人数超过2.5亿,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美元以上。目前美国FDA批准的唯一治疗药物三氯苯达唑(TCZ),因其长期广泛使用可能引起耐药性问题,开发新型替代治疗药物迫在眉睫。其中,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TGR)作为扁形动物特有的多功能酶,在维持虫体的氧化还原平衡和生存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药物靶点。方法:本研究通过表达纯化含硒半胱氨酸的重组大片形吸虫TGR(FgTGRsec),系统评估了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氧还蛋白(Grx)等多重酶活性。通过免疫定位技术明确FgTGR在虫体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利用抗氧化实验验证其对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采用呋喃衍生物进行抑制实验筛选潜在抑制剂。结果:研究发现FgTGR在虫体的消化道、表皮下层等关键组织均有显著分布。功能实验证实该酶能有效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呋喃衍类化合物对其表现出显著抑制效果。系统进化和序列分析显示FgTGR在吸虫类中具有高度保守性。结论:本研究从酶学特征、组织定位和抑制调控多个维度证实FgTGR是维持寄生虫存活的关键功能单元,可作为突破TCZ耐药困境的新型药物靶标,为开发片形吸虫病创新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该文发表于Pharmaceuticals. 2025; 18(11):1603。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