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概况
重要新闻
信息公告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risk factors of hookworm disease in China: A study based on successive national surveillanc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risk factors of hookworm disease in China: A study based on successive national surveillance
发布科室:土源性食源性寄生虫病室    发布作者:寄生虫病所    

  钩虫病是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病,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低收入人群中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本研究基于2016至2021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监测数据,评估了钩虫感染的区域性与人群分布特征。通过运用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时空扫描聚类及标准差椭圆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刻画了感染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结合7,929个乡镇单元记录及40项环境、气候与人为变量,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感染率的关联。结果显示:钩虫感染存在显著地理异质性,西南地区感染率最高,东北地区最低。空间分析表明感染呈现明显聚集性,西南部为持续热点区而东北部为稳定冷点区(P < 0.001)。时空扫描识别出三个显著聚类,标准差椭圆分析显示其分布保持东北-西南走向且重心位置稳定。女性及≥60岁人群感染风险显著升高。机器学习模型具有较强预测效能,识别出赤足耕作频率、土地覆盖类型、第三季度平均相对湿度和第三季度平均日照时数为关键风险因子,其中感染率与温度、湿度呈正相关,与日照时长呈负相关。结论:钩虫病在中国西南部形成聚集分布,对女性及老年群体影响尤为突出。赤足耕作是最主要风险行为,而温暖潮湿、日照偏少的环境条件助长传播。本研究建议在流行区实施精准防控,开展人群针对性干预计划,并加强健康教育以推进传播控制进程。

  该文章第一作者为朱慧慧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周晓农研究员、李石柱研究员和钱门宝研究员,发表于:PLoS Negl Trop Dis 19(9): e0013526.

  附件:全文下载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5-11-10 1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