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概况
重要新闻
信息公告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源外泌体样囊泡和egr-miR-277a-3p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化和成熟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源外泌体样囊泡和egr-miR-277a-3p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化和成熟
发布科室:药物室    发布作者:寄生虫病所    

囊性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细粒棘球蚴排泄-分泌产物(ES)可通过诱导树突状细胞(DCs)的免疫耐受下调宿主的免疫反应;然而,ES中的外泌体对DCs的作用尚不清楚。

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聚焦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外泌体样囊泡miRNA,研究其促DCs分化和成熟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来源的外泌体样囊泡(PSC-ELVs)可被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内化摄取,并将虫源miRNAs转运至BMDCs内。此外,PSC-ELVs诱导BMDCs产生促炎性因子IL-6IL-12IL-1βTNF-αIFN-γ,并上调BMDCs表面MHCII分子和CD40CD80CD86共刺激分子。egr-miR-277a-3pPSC-ELVs含量最丰富的miRNAs之一,可有效诱导BMDCs上调IL-6IL-12TNF-αmRNA水平。同时,egr-miR-277a-3p可直接靶向Nfkb1,显著抑制BMDCsNF-κB1mRNA和蛋白质水平,而NF-κB p65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表明egr-miR-277a-3p可通过调节BMDCsNF-κB p65/p50的比例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表明,PSC-ELVsegr-miR-277a-3p可通过跨物种的方式促进DCs的分化和成熟,进而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为深入棘球蚴感染免疫抑制机制及棘球蚴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该文第一作者是国家卫健委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小凡,通讯作者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沈玉娟研究员和曹建平研究员。该文发表于Cells,2022,11(20), 3220(doi: 10.3390/cells11203220.)

附件:全文下载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2-10-27 11: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