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增大,且多恶心及腹泻等症状,晚期可发生肝硬化的症状,如呕血、腹水、消瘦以及胸腹部静脉怒张。患者大都是成年人,婴幼儿少见。该病除并发其它疾病或至晚期,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无发热等其它不适,球蛋白的增加并不显著,病程很长,可能维持10-20年,与黑热病不难鉴别。
PKDL(皮肤型黑热病)应与瘤型麻风鉴别。瘤型麻风的皮损小而多,分布广泛而对称,颜色浅淡。该病至中、晚期有眉毛对称脱落和脱发,周围神经肿大及皮肤感觉障碍,并可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严重的可发生肌内萎缩和畸残。PKDL无皮肤知觉障碍,也无眉毛脱落及神经肿大等症状。皮肤刮片检查寻找抗酸菌和利什曼原虫可确定诊断。
PKDL还应与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鉴别。旧大陆的皮肤利什曼病是由数种嗜皮肤的利什曼原虫感染所致的单纯性皮肤损害,患者无黑热病史。皮损在发展过程中可产生溃疡,绝大多数患者的病程较短,溃疡大都在一年左右即自行愈合。而PKDL的皮肤损害不发生溃疡,病程颇长,如不予治疗,皮肤损害不会自行消失。
治疗
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卫生部1996-01-23发布的黑热病处理原则。
国产五价葡萄糖酸锑钠注射剂(商品名称为斯锑黑克)为治疗黑热病的首选药物,含锑量为100mg/ml。
黑热病的治疗
1.初治病例:斯锑黑克六日疗法:成人总量120-150mg锑/kg,儿童总量200-240mg锑/kg,平分6次,每日肌肉或静脉注射一次,6天为一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如病人出现高热、鼻衄、呼吸加速或剧烈咳嗽和脾区疼痛等副反应,可停止注射数日,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注射,药物总量可与先前注射的合并计算。如果白细胞计数突然减少,粒细胞降至20%以下,可考虑为白细胞缺乏症,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治疗,待恢复后再使用锑剂治疗黑热病。斯锑黑克三周疗法:成人总量135mg 锑/kg,儿童总量200mg 锑/kg, 平分6次,每周肌肉或静脉注射2 次,三周完毕一疗程。此法适用于体质差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2.未治愈病人:患者经一个疗程斯锑黑克治疗后半个月复查时,如体温仍高于正常,白细胞计数未见增加,脾肿依旧,原虫并不消失,应认为治疗无效。可加大斯锑黑克的剂量,比原剂量增加1/3,采取8天8针疗法进行第2个疗程。
3.复发病人:黑热病经治疗后体温已恢复正常,一般情况和血象都有好
转,脾肿亦见缩小,穿刺检查不复能查见利什曼原虫,但隔数月后(一般在半年内)体温上升,脾肿增大,骨髓或脾穿刺涂片上又查见原虫,即为复发,仍可用斯锑黑克治疗,应在原剂量基础上加大1/3。
4.抗锑病人:经锑剂三个疗程以上仍未痊愈的病人,临床上称为抗锑性黑热病病人。可采用以下3种药物进行治疗。
①戊烷脒(pentamidine):每次4mg/kg,总剂量为60-70mg/kg。在每次注射前把药物先溶解于无菌蒸馏水内配成4%的溶液作肌肉注射,15-20天完毕一疗程。在药物注射过程中,注射局部可产生红肿等反应,可用局部热敷法以减轻反应。偶尔发生血压下降,出现脉搏增速、眩晕、心悸等反应,注射肾上腺素即可消失。
②羟脒芪(Hydroxystilbamidine):每次2-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总量为85mg/kg.。每次临用前先用少量蒸馏水把药物溶解,再用1%普鲁卡因溶液使成2.5-5.0%溶液,缓慢作肌肉注射;或将药物溶于50%的葡萄糖液内,使成2%的溶液,作静脉注射。
戊烷脒和羟脒芪在水溶液内极不稳定,容易变质,增加毒性,故每次注射都必须用新鲜配制的溶液。
③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Mishra等(1994)用每日0.5mg/kg 连续14天的方法来治疗对锑剂及戊烷脒疗效不佳的病例,治愈率为98%。药物溶于5%的葡萄糖液内作静脉滴注,4-6小时内注射完毕。Giri(1993)采用0.5mg/kg隔日注射一次共21次的方法也达到了相似的效果。在药物滴注过程中,可出现发热、寒战、肌肉或关节痛,少数有肠胃道症状,但患者能够耐受,并在继续滴注过程中消失。脂质体两性霉素B可有效降低药物的毒性反应,可用3mg/kg每日或隔日滴注一次,总量为15mk/kg,疗效可达100%(Sundar, 等 1996)。
皮肤型黑热病(PKDL)的治疗
斯锑黑克6日或8日疗法,连续2-3个疗程。戊烷脒的疗效优良,每次4m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